第三届黄池古巷春节庙会热热闹闹过大年******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承载千年古城传统民俗文化的春节庙会,在黄池古巷已经盛大开启,一起到黄池古巷共同奔赴新年美好的第一站吧。
氛围升级,过个欢天喜地年。庙会期间,氛围布置全新升级——吉祥喜庆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民俗表演和夜间灯会相结合,大展鸿“兔”主题伴着红火灯笼,带来新年惊喜开场,福气树挂与灯光布置,构造出“年味”打卡的全新互动空间。庙会集吃喝玩乐于一体,在阵阵叫卖声中歌颂重聚喜悦,火红色中涌动新春期许,为你带来畅快淋漓的传统春节体验。
风味美食,过个味蕾狂欢年。热闹喧哗的美食摊位汇聚了浓浓烟火气,阵阵飘香不断冲击我们的味蕾。在这里,不仅有本地特色美食,卷尖、烩面、树莓等;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特色美食,长沙臭豆腐、柳州螺蛳粉、西安肉夹馍、武汉热干面、各式烤串、卤串、棉花糖、糖人……
民俗盛宴,过个文化传承年。庙会将民族民俗与过大年相结合,齐奏新春交响乐,共谱文化奏鸣曲。写福迎春,以笔墨承载祝福,红红火火度新年;剪纸贺新,重温窗花记忆,定格兔年精彩;手绘年画,探寻中国传统美好蕴意,挂起幸福与欢聚;木雕竹刻,一刀一篆栩栩如生,以精巧工艺重现历史经典形象……各种文化传承解锁新春仪式感,让民俗文化看得见、可上手。
热闹纷呈,过个精彩非凡年。好戏频频开场,精彩日日相聚。这里有来自“豫北杂技之乡”的洛寨杂技,豫剧名家关小凤戏曲演出,醒狮迎宾,舞龙贺岁,民间秧歌,锣鼓表演,魔术互动……节目轮番上场,喜庆之音不绝于耳。
庙会还将携手各地直播网红,一众知名网红齐聚古城,妙口连珠、玩转爆梗,打造春节爆笑体验季,为年轻群体带来传统文化和新潮文化之间的奇妙化学反应,感受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玩转暖冬好时光。
……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封丘县城关镇将以“黄池古巷春节庙会”为媒介,挖掘春节文化的深度、拓展文旅文创的宽度,助推黄池古城文旅行业再上新高度。
2023年1月20日-1月28日,欢迎广大外地游客到黄池古城,观花灯、看演出、品美食、赏民俗,感受新春的祥瑞,拥抱热闹的春节氛围,共享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中共封丘县委网信办 李惠娜 李艺菲 供稿)
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以最大努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
(经济观察)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以最大努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
中新社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 阮煜琳)从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到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中国一直以最大努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轨道。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系统观念贯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过程,加强顶层设计。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出台,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同时,各有关部门制定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和支撑保障政策,各省(区、市)也都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截至目前,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
“双碳”目标正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市场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突出成效。
官方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2021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50.8%,中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同年,中国成功启动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中国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中国还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全球“增绿”的主力军。
“中国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说,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双赢,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中国贡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积极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显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捐赠国,向全球环境基金(GEF)第8增资期捐款3190万美元,推动 GEF-8实现52.5亿美元历史最大规模增资。推动绿色气候基金(GCF)恪守《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原则共识,累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超过100亿美元气候资金支持。
未来五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李高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国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明确了方向。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即将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COP27开幕前夕,李高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次大会在发展中国家召开,应当切实地回应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反映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取得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成果。我们期待与各方一道将COP27打造成为以“落实”为主题,以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适应和资金为成果亮点的大会。(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